預防青光眼
台北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呂大文表示,為維持眼球一定形狀,保持眼睛光學功能與新陳代謝,睫狀體會分泌房水,通常產生與排出量會維持平衡。一旦房水製造過多或排出阻塞恐致眼壓升高,眼睛壓力大於眼睛可容忍的範圍,即為青光眼,如果沒積極治療,恐致視神經凹陷破壞,造成視野縮小缺損。
有家族史
罹病風險倍增
一般而言,正常眼壓為12至21毫米汞柱,呂大文說,青光眼是造成失明的第二大原因,目前全球有670萬人因青光眼失明,患者約6000萬人,未來可能增加至8000萬人,尤其直系血親有人罹病,日後得到青光眼的機會是一般人的四到九倍。
「年紀愈大得到青光眼機會愈高。」呂大文說,通常40歲罹患青光眼機率1.5%,70歲達10%,基本上,青光眼視力破壞主要從周邊到中央,但眼睛有互補作用,患者初期僅單眼周邊視力輕微模糊;中期走路常碰撞,視野變小缺損;晚期只剩中心一點視力,患者不易發覺罹病。
呂大文說,估計仍有25萬人無自覺症狀而未就醫,或感覺不對勁但不知是青光眼,門診統計顯示,20%患者初診已有嚴重青光眼。
量眼壓、視神經、視野及隅角鏡檢查,即檢測角膜與虹膜間的夾角,皆是青光眼常見篩檢工具。台北長庚醫院眼科主任陳賢立說,青光眼可分不同類型,過去亞洲人得到青光眼,70%是隅角閉鎖型,它對視神經的破壞急又快;但隨著身高變高、體重增加、高度近視者遽增,造成眼軸拉長,隅角空間變大,使得近年隅角開放型青 光眼患者有增多趨勢,這些人的視神經變形、較脆弱,眼壓雖不高,但視神經持續凹陷缺損,若未積極治療,視力傷害恐無法回復。
開放型如偷竊 閉鎖型是強取
★隅角開放青光眼:
呂大文將隅角開放青光眼比喻為「小偷型」,每天家裡被偷點東西,不易發現失竊,歐美95%患者都屬此類,房水排出途徑阻塞,造成眼壓慢慢上升,多數患者因末期視力模糊受損就醫,但視神經已受損。
★隅角閉鎖青光眼:
為「強盜型」青光眼,患者易出現急性症狀,如頭痛、腹痛、惡心、突然視力模糊、血壓飆升,患者常傍晚發作,不少人誤以為中風,若未及時處理恐會失明。
值得注意的是,青光眼的好發族群以身高160公分以下、遠視100至300度的中年女性為主,不過,呂大文說,若兩眼度數相差超過400度,也需考慮是否為遲發型青光眼。此外,部分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,或外傷、眼球發炎、糖尿病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